东莞证券认为,A股整体走势仍相对较稳,随着抛压释放,预计短线大盘仍将延续震荡反弹走势,关注板块轮动和量能变化,操作上建议关注金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电气设备、医药、TMT等行业。
经过近5个月的下跌,上证指数又一次来到3000点区域,这一轮的调整是否已接近尾声?“市场底”在何方?
“从各项指标来看,目前市场处于底部区域,一些利空因素已经有所反映,权益资产的吸引力超过了以往90%的时间区间。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逐渐发力,消费场景和制造业供应链的逐渐恢复,市场大概率会逐渐企稳。”银华基金业务副总经理、基金经理李晓星回答得非常直白。
汇丰晋信基金投资总监、基金经理陆彬表示,不管从绝对估值水平还是从风险溢价来看,或者从很多公司未来1至2年的隐含回报率的水平来分析,都可认定上证指数3000点附近的机会远多于风险。
万家基金总经理助理、投资研究部总监莫海波表示,投资的本质是在市场上买到便宜的东西。当下,A股主要指数的估值已经处于过去5年20%分位以下的低估值区间。拉长时间看,经过今年的回调,A股市场的风险大部分得到释放,风险收益比相对较好。
大成基金董事总经理、基金经理韩创表示,市场目前大概率已经是底部区域了,此前持续下跌主要是受到内外部因素影响。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权益投资总监赵晓东认为,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加上政策支持,从半年维度来看,市场大概率会有一定反弹。一些优质公司估值已经回归到合理位置,当前是抢筹的好机会。
赵晓东表示,美联储加息仍未见顶,或成为影响全年的风险因素。“我们认为,市场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磨底过程,但大幅杀跌可能性较小。作为自下而上的选股型投资者,我们较少做仓位调整,仍然保持较高的权益仓位,主要是对持仓的个股进行了小比例调整。从季报公开信息可以看出,我们加仓了一些消费股,止盈了部分金融类股票。”
李晓星表示,全球产业链脱钩可能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风险,美国通胀超预期也是一个值得跟踪的指标。但从长期来看,当下位置的投资价值较高。“从基金季报可以看出,我管理的基金仓位都非常高,对于持有的公司也很有信心,如有加仓空间会考虑加仓。我也会持续增持自家基金。”
莫海波认为,在不发生超预期黑天鹅事件的前提下,后续市场下跌空间非常有限,但也有风险点需要密切关注和跟踪,比如美联储不惜一切控制通胀,继续超预期加快收紧货币,以及俄乌局势的变化等。仓位方面,从去年7至8月后,整个组合的仓位变化没有太大的波动,未来或会更积极一些。
陆彬表示,当前市场的估值水平较低,政策方向比较明确,且已通过调整释放了大部分风险,需要重点关注海外市场的风险。
韩创说,后续的风险可能是经济恢复的进度。如果这一过程低于预期,可能会对上市公司的盈利造成影响。立足当下,他依然保持着较高的仓位。“我认为,目前这个市场区间已经没有必要过于担心了,拉长时间来看,投资的胜率是比较高的。”
国盛证券指出,近期对外围利空钝化,资金情绪也相对稳定,A股独立于外围市场较强的走势,政策底不断夯实,市场赚钱效有所增强。短期来说,美股、美联储政策预期的波动,以及再度大幅贬值的人民币汇率等干扰项还是存在,但市场短期波动不会改变我们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大趋势。
A股整体估值已经进入相对低位区间,机会大于风险。维持短期休整巩固、中期震荡上行的观点,也只有充分休整巩固,后续才能更稳健地攀升。建议关注一直比较强势的稳增长相关的基建、地产板块,疫情缓和预期下的商超、医美、大消费板块,以及短期超跌反弹的光伏、电力、半导体板块。
渤海证券表示,从中期来看,业绩、估值、政策等内部性因素对市场总体有利,而外部性因素的最恐慌时刻已经过去,有利于行情的持续发展。就短期而言,伴随市场的快速反弹,指数逐渐步入了阻力区间,反弹步伐将逐步变缓,市场行情也将从普涨过渡到结构性行情的特征。在风格方面,除了对大指数中上证指数的看好外,我们基于业绩、估值以及改革政策等因素,延续对科创板的看好。
山西证券认为,近期欧美股市大跌,但A股走势相对独立,政策面暖风频吹,是市场重塑信心的关键,市场有望持续反弹,外围利空对市场的影响减弱意味着A股政策底不断夯实,情绪底也已出现,市场赚钱效应不断增强。
该机构进一步提出,中期仍建议重点关注三个方向:一是大盘价值股,盈利能力强且具有较优防御能力,估值有修复空间;二是地产链,短期受销售恶化影响有所回调,但政策预期改善导致估值仍有较大上升潜力;三是超跌的成长板块如国防军工、新能源和大科技板块,其中业绩持续高增长公司可以持续关注。
宏观方面,太平洋证券指出,目前的预计是二季度将为美联储最鹰派的时期,三季度其态度可能会逐渐缓和,四季度有望停止加息。短期内是美联储最强硬的时段,且路径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人民币已经出现较大贬值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央行行动相对谨慎也合乎情理。
综合来看二季度是这两个因素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时期,所以短期内中国货币政策还是以结构性政策为主,总量型政策为次。下半年这两个因素可能出现更加积极的信号,届时中国央行的操作空间将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当前迷茫中的股民而言,在明确看到反转信号之前,是否积极参与大跌中的反弹?安信证券表示,研究发现每轮市场持续下跌期间往往会有3-4次反弹,平均反弹幅度在10%左右,最大反弹幅度超过20%,平均交易时间在20天左右,最大交易时间超过30天。无疑,在持续下跌的环境中,反弹是诱人的,是乐观者的一盏心灯,当然悲观者会认为“将军有剑,不斩苍蝇”。眼下理智显然比聪明更重要,不审势则多空皆误。
如果要参与这种超跌反弹,应该如何把握节奏?站在当前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依然处于“稳增长兑现”阶段,关注“稳增长、高景气、疫后修复、全球通胀”四大主线。
对此,在操作策略上,该机构进一步指出,第一、稳增长领域:在与机构交流的过程中,区域性银行的共识>基建链条>房地产链条;
第二、疫后修复领域:在与机构交流的过程中,其一是有疫情必有疫后修复行情;其二是有疫后修复行情必有食饮和社服;
第三、高景气领域:在与机构交流的过程中,对于高景赛道股的忧虑:供应链问题>稳增长兑现力度低于预期>成本冲击>行业竞争格局恶化>渗透率和市占率提升困难>产业政策存在调整可能。不难发现,前三忧虑因素有望在后续随着疫情缓解、稳增长兑现和通胀回落而缓解;后三忧虑因素则与产业逻辑相关,对其的质疑蔓延到今年下半年。
第四、全球通胀领域:我们维持“上游让利”判断。目前维持“第一,稳增长不起,高景气难兴;第二,稳增长兑现,高景气转机”。我们建议:稳增长(基建、地产链、银行)>疫后修复(社服、物流、医美、食饮等)、高景气(数智化、光伏、军工、半导体、风电、新能源车))>全球通胀(煤炭、农牧、石化)。
万联证券提到,从年报及一季报业绩情况看,2022年以来多数板块及行业经营遭受生产受阻、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冲击,盈利质量出现不同程度下滑。随着政治局会议、国常会等表态政策将加大扶持力度,预计针对性纾困政策陆续出台,受疫情影响较大、与基础民生息息相关、具备核心创新能力的行业将得到资金支持与政策倾斜,企业经营压力将逐步缓解。
但是,当前市场仍处于磨底期,投资者情绪未有显著改善,建议关注:1)业绩表现较优、盈利质量向好、提价预期升温的上游行业;2)作为“稳增长”主要抓手的基建投资仍将发力,基建产业链龙头公司值得关注;3)需求较为稳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消费板块。
【免责声明】
1、《财界网》本网站对文章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正当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文章中所有信息、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凡本网站转载或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原创文章及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所选内容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或联系我们,并出示身份证明、著作权权属证明及侵权情况证明,我们将立即与您取得联系并予以解决。 联系邮箱:yyy@17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