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危机过后居民收入边际修复,但消费意愿难以快速复原,较高的储蓄率拖累了居民消费支出的表现。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期间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回落、失业率快速上行。在此背景下,居民消费支出明显遇冷,从2008年一季度的0.77%一路下行至2009年二季度的-2.29%。此后,随着美国财政、货币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居民收入同比增速明显回升,从2009年二季度-5.27%的低点持续回升至2011年一季度的6.4%,但储蓄率也整体呈上升之势,私人部门总储蓄/净储蓄占美国GDP比重自2008年三季度开始持续上行,并于2010年三季度到达相对高点23.67%和10.85%。欧洲的情况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欧元区国民总储蓄占GDP比重整体呈上升之势,高储蓄率也间接制约了居民消费支出的回升节奏。
第二,自然灾害和地缘政治冲突推升国际粮油价格,进而导致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回落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提高。2010年,受全球极端天气影响,北半球国家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主要产粮国大面积减产,进入2011年后,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南半球主要农业国相继遭受洪灾旱灾,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失衡进一步加剧,国际粮价持续上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从96附近大幅上涨至136附近,食品价格的快速上行间接挤出了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另一方面,受中东局势动荡影响,国际油价也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快速上行,但由于这种价格上涨是由供给侧而非需求侧带动的价格回升,因而这也间接影响了部分行业的企业利润。
第三,欧洲财政和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应。2009年末,在三大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后,市场对希腊政府偿债能力的担忧持续发酵,爱尔兰、葡萄牙等债务和赤字水平相对较高、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欧元区国家也受到了波及,在此背景之下,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继开展了对希腊以及其他主权国家的财政和货币支持计划,欧洲的财政和金融局势有所缓和。但此后,随着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市场对欧元区信用风险的担忧再次升温。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之下,欧盟的商品进口数量明显减少,其他国家与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受到了明显影响;同时由于欧洲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全球金融市场也遭受了一定冲击,如新兴市场的股价明显回落。
【免责声明】
1、《财界网》本网站对文章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正当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文章中所有信息、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凡本网站转载或发布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原创文章及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所选内容涉及侵犯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通知或联系我们,并出示身份证明、著作权权属证明及侵权情况证明,我们将立即与您取得联系并予以解决。 联系邮箱:yyy@17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