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保的回A之路终于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点。
证监会网站公示,6月5日召开发行审核委员会会议,审核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保”)等3家公司的首发(IPO)申请。
此次成功过会,使中国人保成为继中国人寿(601628,
股吧)、中国平安(601318,
股吧)、中国太保(601601,
股吧)和新华保险之后的第五家“A+H”上市险企。这也是自2011年新华保险上市后以来,A股6年多时间里首家上市保险公司。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中国人保拟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45.99亿股,不超过本次发行上市后总股本的9.78%,募集资金将用于充实公司资本金。中国人保发行股数在A股历史上排名第8,创8年新高。
对中国人保来说,回归A股意义重大。按照3.23元的每股净资产和1.05倍的港股市净率估算,其A股IPO的潜在募资额或将在150亿元以上,市场将迎来又一百亿新股。而通常A股估值要高于港股,中国人保的潜在募资额很可能高于此数。
相较于A股市场的20多家上市银行,目前保险股仅有4只。
对于如此大的反差,浙商证券研究所认为,保险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业务的复杂性,以及盈利周期较长,决定了保险公司在上市周期上要长于其他金融类公司。
另一个关键原因是,偿二代监管体系实施后,因在资产负债匹配、业务含金量、承保风险等维度上的差异,致使大型保险公司与中小型保险公司在融资诉求和融资条件上出现两极分化趋势。
而中国人保的登场,开了个好头。据了解,目前有上市融资打算的保险公司不下10家。那么,未来还有哪些潜在的保险标的值得期待呢?
最可能排在前面、也备受业界期待的是泰康保险、华泰保险。据悉,这两家保险集团早在数年前就有了IPO的计划,近年来也频频出现在“待上市险企热搜榜”。但因股权、上市时间窗口等问题,截至目前迟迟没有实际行动。
此外,合众人寿、天安财险、中融人寿等中小保险公司,近年来也喊出了上市的口号。中融人寿近日宣称,力争3年后启动IPO,实现公开上市;锦泰财险表示,力争5年内实现IPO。
保险公司上市预热潮势头凶猛,资本市场上保险板块的壮大或许指日可待。市场人士认为,这有利于保险股估值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从而带动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并进一步扩大中国保险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当然,上市之路并非坦途。在目前已喊出上市口号的保险公司中,且不论有多少家公司符合连续盈利等硬指标,仅从公司治理、风险管控等“软实力”来看,或许也离上市要求相差甚远。
就算软硬实力全都达标,上市也只是保险公司发展征程中的一个“加油站”,远不是“终点站”。分析人士称,保险类上市公司不仅应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壮大自身实力,还要带动整个保险业做大做强,驶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