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的用户隐私该如何保护?
来源:财界网整理 2018-06-05 16:22:57
在街边或商场的促销活动上,促销员招徕顾客扫码免费领取奖品的场景很常见。然而,当不少人还沉浸在免费领到一瓶矿泉水,甚至更廉价“礼品”中的喜悦时,殊不知这正是以“牺牲”自己的数据隐私为代价。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免费体检”上,打着“健康保健”的名头,游走在城市小区的“健康咨询顾问”,只需你往电子秤上一站,把自己的相关信息输入他们指定安装的手机APP上,你就能获得一份包括体重、身高、体脂率等个人身体数据在内的基础体检报告,而无形中自己的数据也被套取。
除此之外,还有网站注册、电商购物、扫码骑行、网络导航等诸多生活场景中,随着移动终端更广泛应用,个人数据信息都存在被直接或间接窃取的风险。
我们永远无法脱离这个生存的社会,个人信息不填写是永远不可能的,那么怎样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呢?
一、不断加强数据层的隐私保护,听过加密算法,将数据信息牢牢封锁在数据库中吗,防止他人而已窃取。政府数据库存储的大量个人及家庭信息;金融数据库存储的个人财务信息;医疗数据库存储的个人医疗历史信息,网络上使用的网上银行、邮件信息以及个人注册信息这些流通中的信息,因为第三方的加入,导致信息的保护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基于区块链的数据保护正式目前大家研究的方向,通过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的计算方法和加密算法,最好的确保了信息的安全,使大家在共享信息的同时,确保了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二、不断加强云计算环境下的个人隐私。因为个人数据并非以一种完全加密的形式存储在云服务器中,面临着入侵者和内部人员对数据的威胁。所以云计算平台上需要确保数据的安全,防止被窃取,对于一些敏感性的信息,进行加密。目前我们使用的而一些云盘,虽然存储功能强大,但是也包含着的信息的危险,对于一些机关性的机密性文件,最好别存储在云盘里面。
三、不断加强在应用层面的个人隐私保护。现在无论用哪个APP都必须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才能使用,为了方便,甚至直接同步用户的个人社交平台微博、微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各种在线平台和第三方的数据整理,将用户的数据广泛流通,非常不利于隐私的保护。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有些没必要注册或者登陆的平台,最好别登陆。
当然,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还需要广大用户提高个人防范意识,不要随便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在上网过程中更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像电话号码,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就算是熟悉的人,在有关财务或重要信息的交互时也应先印证对方的身份。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您在财界网发表的言论,我们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