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一些社会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有媒体爆出,中国的P2P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债务催收,无独有偶,美国的Facebook又再次被爆出“泄露用户信息”,这一切不禁让人惊呼:人们的隐私安全问题究竟该何去何从?
亲友被催债:人工智能究竟威力多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P2P借款平台也逐渐走入大众的生活。不过,在发展早期,这些P2P借款平台总是存在着暴力催收的问题。在被国家严厉禁止之后,这些P2P平台又玩起了新的花样:使用人工智能催收。
据悉,这些P2P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在网上寻找有关债务人的信息,包括他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并开始打电话,发SMS要求还债,同时机器人(300024,
股吧)借助语义分析勾勒出对方的心理肖像,选择合适词语催促他还债。
一叶知秋,人工智能既然可以被用在催债,自然也可以被用来处理和“你”相关的其它事情。总而言之,你和你的亲朋都已经暴露在这种技术面前。
数据被分享:你的信息似乎随手可得
近期,Facebook(脸书)被曝与一些公司有特殊的数据分享协议,允许它们在2015年后仍能获取平台用户的深度数据。据悉,这样的特殊协议内部称为“白名单”,它允许特定的公司获取用户及其好友的额外信息,包括电话号码、用来衡量用户之间亲近度的“friendlink”指标等数据。
同样,一家中国本土的公司同样被质疑泄露用户隐私。据了解,用户在使用航旅纵横APP选座时,查看其他乘客的个人主页,可通过“个人标签”和“热力图”观察他人的个人信息,而且上面的“个人标签”和“热力图”都无法删除。
无论是美国的Facebook,还是中国的航旅纵横APP,这一切似乎都在昭示着只要对方愿意,你的个人信息就可以随手可得。
对此,财界网、《今日财界》手机电视平台相关分析人士认为:保护隐私安全,除了用户在绑定个人信息时要注意网站的安全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国家要及时出台相关的法律细则,界定好合法与违法之间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