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收益齐涨平均收益率4.18%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468家银行共发行了25795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增加24家,产品发行量增1335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8%,较上期上升0.33个百分点。
一季度,31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0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环比下降;3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其中,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吉林省、福建省、黑龙江省,分别为3.92%,3.87%,3.82%;非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北京、四川省、上海,分别为4.42%、4.42%、4.42%。
一季度,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存续的开放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共1484款,较上季增加186款。其中,全开放式产品数量为313款,较上期增加44款;半开放式产品为1151款,较上期增加152款,收益率披露较为完整的产品有1042款。
一季度在售的开放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数量为780款,较上季增加42款。其中,全开放式产品数量为313款,较上期增加44款;半开放式产品为447款,较上季增加8款,收益率披露较为完整的产品共979款。
一季度,净值型产品期间收益率最高的产品为中国银行(601988,
股吧)发行的“中国银行(601988,
股吧)"中银成长组合"理财计划01”,期间收益率为141.23%。净值型产品期间波动性最高的产品为贵阳银行发行的“爽银财富-混合型养老理财第1期”,期间波动性为449.15。
一季度封闭式非结构性预期收益型产品共有22983款到期,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有12532款。一季度结构性产品共1518款,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性产品有576款,其中有178款未实现收益区间中间值的产品。
背后的驱动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居高不下,并且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
普益标准研究员丘剑军表示,背后的驱动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银行理财产品监管政策的从严态势升级;二是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并被逐步落实。二者对于市场资金流动性紧缩程度产生持续性压力,推动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升。
从监管政策的变动来看,自去年末央行定调“去杠杆、防风险”的金融监管政策方向后,今年以来银行理财监管政策收严态势逐步升级。
丘剑军认为,从收益率变动的推动因素来看,MPA大考随着3月份考核时点的结束,在短期内影响被消除;而对资管业务去杠杆的政策预期,提前被市场消化的可能较大。基于央行的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偏紧,以配合降杠杆防风险政策实施的判断,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收益率或将保持平稳震荡甚至小幅下滑的趋势,持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责任编辑: 杨燕艳 IZ111